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男女,久久久青草青青亚洲国产免观,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二区三区,亚洲网站在线播放,精品三级国产,天堂亚洲

          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民意調查

楊天宏:北洋時期民意調查中的軍閥形象

本文整理自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楊天宏教授的講座“從數(shù)字看歷史:北洋時期民意調查中的軍閥形象”。

軍閥及軍閥政治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奇特的現(xiàn)象。在主流的近代中國歷史書寫中,軍閥系一極端負面的存在,研究者對其大多是做全稱否定判斷。然而,北洋時期諸多民意調查在提供這一認知客觀證據(jù)的同時,也揭示出一些不同的歷史面相。

民意調查是以社會學理論為依據(jù),通過局部調查尋求全體民意的調查方法,在中國大致興起于1920年代初。1922年8月,日本人在北京辦的《順天時報》做了一次名為“理想政府各員選舉票”的民意調查。這次調查很可能是近代中國運用社會學方法就國家政治問題進行的首次民意調查。之后,各報刊、學校及社會團體紛紛效法,民意調查蔚然成風,各式各樣的調查在“民意測驗”“假選舉”“草選舉”“名人選舉”等名目下展開。

有日本人背景的《順天時報》所作“理想政府各員選舉”旨在征求對大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選舉的民意。據(jù)統(tǒng)計,從1922年8月1日至28日,該報共收到5658張有效票。美國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密勒氏評論報》所做“中國當今十二偉人”問卷調查。《順天時報》《密勒氏評論報》此舉,開中國問卷調查之風,不久各地大、中學校聞風跟進,一些社會組織也不甘人后,由此形成一次大范圍的民意調查熱潮。

國內大專院校最早開展民意調查的是北京高等師范學校。1922年11月14日,適逢北高師成立14周年紀念,該校新創(chuàng)辦的心理研究室決定開展民意測驗,其中第2、4兩問關聯(lián)軍閥。值得注意的是,個別軍閥在民調中得票率一直較高,排位也相對靠前,其中最突出的是吳佩孚。在《密勒氏評論報》“中國當今十二位大人物”問卷調查中,吳佩孚得995票,排在蔡元培、王正廷、張謇、黎元洪、胡適等人之前,位居第5。1920年代初的各次民意調查,軍閥尚能得到29.20%的選票,但是到1926年《京報副刊》舉行民意調查時,軍閥在最高層級的“新中國柱石十人”投票及政治類柱石人物投票中全面敗北。

結論:1. 北洋時期的民意調查提供的大量數(shù)據(jù)表明,軍閥的構成是良莠不齊的。2. 軍閥整體負面形象的形成,既與部分軍閥的自我表現(xiàn)有關,也與國民黨在蘇俄指導下的宣傳形塑有關,而這些形塑有虛有實,需要在研究中多加辨析。3. 軍閥政治的腐朽黑暗與國民黨的宣傳有關,并不意味著對軍閥以及軍閥政治的肯定,事實上軍閥及軍閥政治存在嚴重的問題,這主要表現(xiàn)為分裂割據(jù)與國家不統(tǒng)一。而造成分裂割據(jù)的原因并不全在軍閥。

綜上,將軍閥制度的產(chǎn)生歸咎于軍閥本身,是一種認識論的錯誤。最終國民黨經(jīng)過長期探索,意識到中國軍閥政治癥結所在,實施改組,改變軍隊性質,實現(xiàn)黨對軍隊的領導,并塑造有主義的軍隊,使其在南北對峙中獲得勝利。楊天宏教授研究中所提私兵制的軍閥到黨軍的演變,就是歷史的進步。在研究中要用發(fā)展的、變化的及長時段的眼光看待歷史的走向。楊教授還提及宣傳影響歷史觀的形成,在研究歷史中要注意辨別宣傳的虛實,辨析歷史的復雜性。
 
版權所有:華夏民意網(wǎng)   備案號:晉ICP19014723號-1